Page 114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4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术资源对接,让不同高校的师生都能及时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高校定期开
            展技术维护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术教学环境的稳健安全,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
            率。教育技术应用主体应享有对技术伦理风险问题的了解权,在诸如涉及技术异

            化、隐私风险等问题时需要高校技术应用主体提前做了解,不同高校间加强新技
            术的交流和试运营,对于像 5G、AR 等智能技术的引入应该充分考虑师生的接受
            程度,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运营,对于出现的不良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
            做到管理层从管理角度出发审视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从教学角度出发审视教学

            技术的应用,对于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要给予充分预估,做到运用过程与运用结
            果的公平。资源配置公平也应体现在具体的技术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设立技术
            应用监督指导部门对教师的技术教学行为做定期评估和指导,加大对教师对象技
            术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力度,指导教师如何规范化的应用教学工具,同时加强教

            师对技术应用后果的伦理认知。运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时应保障每个学生机会平
            等,保障他们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参与度平等,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关注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过分依赖技术媒介的学生开展个别教育引导其建立规范
            的技术应用观,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公正的享用教育技术媒介。

                (三)在技术应用环节遵循“以人为本”伦理原则
                “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要求技术应用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确保技术为
            人服务,技术应用不逾越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界限,在高校范围内体现为技术应用
            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技术应用要因学生而

            异,始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正面引导作用。
                首先,审视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开展技术教学
            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对违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技术应用应予以
            剔除,保障教学手段和资源传播的正确性。在应对过度依赖网络媒介获取学习资

            源的学生时应加强特殊引导,从现实需要出发为学生传达正确的技术应用观。教
            师也应选择正确的教学技术,技术应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
            师担负着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工具以及为学生建构良好技术应用环境的责任,
            在确保技术应用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建构安全可靠的技术应用环境。

                其次,教育技术应用应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良好发展。高校教育技术的
            应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权利,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学生个
            性化发展的现实争议问题做提前预估,并对可能涉及的伦理责任做相应划分,将



            106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