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约制度不健全不仅体现在较少为师生提供技术规范化的操作说明,更体现在对师
            生的技术伦理教育层面。技术伦理更多的是对技术应用主体伦理规范意识的教育,
            但目前仍有很多高校存在教育技术应用无明文说明以及对师生技术应用规范操作

            引导不到位的情况,对技术应用中涉及的风险问题没有进行公正公开并接受师生
            监督。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技术主要应用者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伦理角
            色,包括教书育人以及保障学生身心稳健发展的职责,如果高校没有针对教师的
            伦理制度规约就很可能造成教师伦理责任承担出现漏洞。

                高校相关应用主体在运用教育技术工具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对于技术应
            用导致的伦理风险也较少进行干预,特别是网络教育模式使高校在对其进行伦理
            制度规约时稍显无力,如在线网课可以实施弹幕的发送,在线交流学习形式脱颖
            而出,相比课堂授课模式下学习观点的规范化输出,在线网课模式使得师生交流

            只能通过生冷的网络媒介,这时的信息交流不再对学习者的行为产生实质性约束,
            学生可以通过直播软件或者线上社区留言的形式进行观点传达,语言传达是否恰
            当也不再受到约束,据此技术应用主体责任淡化明显。
                2. 高校缺乏对教师技术教学过程伦理监控的制度指导

                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师运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时很少进行伦理监控,也较少
            有专门的制度规约就课堂教学进行伦理监控和相关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使当
            下的教学环境向人机交流的状态转换,在计算机技术等网络外衣的掩饰下师生的
            技术教学过程容易受到主观意念的影响,如果学校在师生应用技术开展教学和学

            习任务时学校并未进行干预指导就容易出现技术应用失范行为,也间接地削弱了
            技术应用主体的伦理认知能力。教师技术教学测评中忽视对教学技术应用规范化
            的重视,对其是否产生伦理风险问题的关注力度明显不足,这也可能造成教师在
            运用技术工具时出现依赖、课件应用抄袭、侵权等行为的发生,不利于维持课堂

            教学的灵活性和新颖性。高校对网络教学环境缺乏伦理监控,网络教学环境的虚
            拟性也使师生的现实互动变困难,又因这种发生在虚拟环境中的奖惩难以发挥其
            在现实中的有效性,从而导致伦理技术评价丧失意义,高校如若缺失对于教师教
            学伦理监督的制度约束就直接地影响了师生伦理责任的承担。由此表明,制度约

            束和伦理监控是应对技术时代应用主体责任淡化的现实需求,只有完善伦理规约
            制度、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的伦理监控并规范不同主体的技术应用行为才能更好地
            促进伦理责任的承担,消解技术责任伦理问题。



            102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