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08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方面的不公。
3. 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缺乏“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指导
目前,多数工科高校有开设工程伦理课程教育的经验,但师范类高校或者地
方综合类专科院校在技术伦理教育方面的关注度仍旧不足,与技术伦理教育相关
的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等的课程类型没有纳入教学重点进行传授,像医学和环境
类的课程开设比较单一,内容也多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为主,总体时数和课程
门类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占比较小,表明高校技术伦理教育忽略对人身心健康的
疏导和教育,以至于学生在建构合乎伦理的教育技术应用观时缺乏有效指导。技
术伦理教育也存在忽视教育技术应用风险问题、与师德建设结合度低的现象,教
师伦理道德素养不足,技术应用中缺乏对涉及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规约意识,与
师德建设结合度低容易造成教师技术伦理素养欠缺,从而影响不同教师对象建构
良好的技术伦理观念,造成教育技术应用不公问题。
(二)高校师生技术应用观不合理导致技术异化现象
频出高校教育技术异化问题的根源应当从少数师生不合理的技术应用观探
析,技术应用存在过度依赖倾向,未能坚持适度原则、伦理风险规避意识待提升、
师生过分关注技术工具价值等都是技术异化伦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1. 教师规避技术伦理风险问题意识略低
教师在开展技术教学时有“满堂灌”行为,技术教学时长在整堂课的占比过
长忽视教育技术工具应用对学生个人和教育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这些现象的产
生多由于教师技术伦理风险规避意识薄弱。从学生认知发展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
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于技术的认知把握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
高校学生对于新兴技术的感受正处在敏感阶段,虽然能很好地运用某些新兴的现
代教育技术工具,但对于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问题尚不能较好地进行
预测。以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学习为例,如果教师在学生通过网课平台完成学
习任务后很少再次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以建构适合个人的知识结构,那这种技术
应用将变得乏味且蕴含风险性。
2. 师生过分关注技术工具价值
教师在将新技术引入教学时对其可能产生的伦理后果较少思考且过分看重技
术工具对课堂教学的价值,甚至夸大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
能解决教学中的大部分问题且极少有不良影响产生,这种观念导致为技术而教学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