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03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在不同高校、不同师生间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技术形式和教育技术资源,如果单
             纯为了发挥技术的工具优势而忽略教育育人的本质目的,那这种教育技术的应用
             只能导致高校教育的“一视同仁”,不能带动教学改革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2. 资源配置失衡问题
                 985 或者 211 院校能更直接地掌握国家先进的教育技术资源,其设备更新年
             限也较短,师生能在更快时间内享受最新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服务,而专科学
             校的资源相对不足且设备使用年限偏长,表明不同高校间教育资源存在配置差异。

             与一些重点院校相比,专科或者较为偏远地区的高校陷入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尴尬
             状态,这也隐形地造成更大的教育技术应用不公,很多高校在校园网的建设和维
             护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某些高校一年之内单纯的设备维护高达几十次,严重影响
             学生通过校内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体验感,某些高校在教育技术的引入时间方面

             存在滞后性也间接地导致了教育管理者在决策理念上面的偏差,这种信息技术应
             用带来的数字鸿沟差距正逐渐拉大着不同高校间的技术资源差距。
                 (二)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异化伦理问题
                 技术异化的表现可以从生态、社会与人本的层面来阐述,颜士刚认为可以从

             人本层面开展对技术异化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技术对人主体性的替代、否定、
             控制与漠视等。高校师生在应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面对技术带
             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相关调查发现,主要有技术要素逐渐“替代”传统教师角色、
             高校学生惰性学习模式衍生等技术异化问题。

                 1. 技术要素逐渐代替传统教师角色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不是突发事件,其形成有强大的信息媒介做支
             撑。从对技术应用于教学形式的研究可以发现,每个阶段的技术应用都代表着其
             在具体教育领域的作用。传统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作用便利了教师教学内容的传达

             形式,如今的教育技术应用不仅革新着传统高校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
             在时间设置上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呈现还是教学技术
             手段的课堂占比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教师技术教学形式单一,较少根据教学内容灵
             活选择技术手段,技术应用缺乏规范性引导。这从侧面反映出教育技术在高校的

             运用正加快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技术应用缺失规范化理念引导也为信息
             化时代技术替代教师提供了现实可能。
                 现代教育技术因其便利、新颖化的教学呈现方式深受高校教师青睐,但诸如



                                                                                     95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