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05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真实写照,对技术工具的高度依赖极易造成技术工具对人的掌控产生技术异化风
             险,学生群体由借助手机工具辅助获取学习到逐步依赖甚至滥用技术工具手段应
             付学习的失范行为都使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大大下降,滋生懒惰式思维模式。

                 (三)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主体责任伦理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因其便利的操作为高校技术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技术为教育
             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使某些技术应用行为的发生脱离制度规约与伦理
             监控,造成高校技术应用主体伦理责任淡化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责任淡化、

             高校学生责任淡化、高校管理者责任淡化三个方面。
                 1. 教师教学伦理责任淡化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师生处在开放共享的教育模式中,线上授课革新着传
             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对高校技术管控教学提出了新的伦理要求,课堂技术教

             学不再单纯依靠教学课件呈现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渠道获取
             授课资源,而海量碎片的学习信息开始对教师的技术甄别能力提出挑战。当前,
             部分高校教师对技术应用应该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够了解,加之学校在对教师
             的教学测评中主要以是否提升教学质量为参照指标,对技术手段应用的规范性以

             及是否产生伦理风险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出现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伦理问题时没
             有明确的责任承担者,教师本身的伦理责任承担能力有待加强,日常技术教学疏
             于对个别学生的情感引导,线上教学时教师的考核重点在于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
             问题回答的质量层面,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伦理淡化的体现。

                 2. 学生技术责任承担能力淡化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线上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通过海量的视频资源
             和各种网络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且不受制度约束,调查发现某些学生的伦理规约意
             识不足,在通过技术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时存在侵权而不自知的尴尬局面,教育技

             术应用存在失范行为,多数学生有获取盗版学习资源的经历且对于技术应用伦理
             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在遇到教学技术伦理风险问题时没有主动与相关部门反映的
             责任承担意识,表明高校学生责任承担意识逐渐淡化。
                 3. 高校管理者责任淡化问题

                 教育技术的风险性特征使应用主体面临未知的应用风险,技术应用过程中人
             这一要素的介入使得风险问题的承担偏向模糊化。如今,网课平台在高校范围内
             的应用愈加广泛,特别是网络教育环境的虚拟性使高校对技术应用主体的伦理监



                                                                                     97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