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09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的行为频繁,由此表明高校部分教师技术应用观念有待改善,过分看重技术工具
价值,缺乏对教育技术伦理价值的辩证分析。学生习惯依托网络途径快速获取学
习资源从而忽略对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的关注。网络教育环境因没
有教师的合理监督造就了大批量学生一边刷网课,一边打游戏的失范行为,这对
学生惰性学习思维的养成起着“助推”作用。部分学生对搜索到的知识不加思索
就拿来运用,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度认可信息技术的准确性,对技术工具价值
的认可度太高以至于影响自身学习内容的合理判断,未能有效处理技术工具与学
习整合之间的关系,容易成为网络资源的机械接收者,影响对网络学习资源的正
确识别,这些都是师生过度关注技术工具价值的体现。
3. 技术应用未坚持适度原则
师生技术应用存在过度依赖的倾向且技术应用过程未坚持适度原则是技术异
化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技术要素始终充当辅助者的角色,高校教师在运用
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关注技术的工具优势从而忽略课堂教学对学生多
样化需求的影响造成技术教学效率低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丰富着传统的教学形
式,但单一缺乏新颖的教学课件因其单纯相似的技术操作行为只能机械地呈现教
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散的作用,更不能快速提升教师灵
活应用技术的能力。学生群体技术应用过程中过度认可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线
上渠道获取资源时不能有效利用以转化为适合个人的学习模式,大部分学生在遇
到同类问题时仍旧选择依托网络渠道获取学习答案,技术应用缺乏整合和灵活性。
学生在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时较少通过线上图书馆、知网等权威途径获取
学习资源,线上资源获取途径单一且权威性低,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技术工具对学
生灵活学习能力的冲击。
(三)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缺乏制度规约导致主体责任淡化
智能媒体时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被拓宽,技术应用形式呈现多样化,高校
技术主体伦理责任问题的衍生也具有隐匿性,其主要原因有:高校技术伦理规约
制度不健全、高校伦理制度规约缺乏对应用主体责任承担能力的关注、教师技术
教学环境的伦理监控方面缺乏制度规约指导。
1. 高校技术伦理规约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伦理规约制度不健全是技术主体责任缺失问题存在
的重要原因。高校较少开展针对技术主体的技术伦理教育和规范化指导,伦理规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