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3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不同院校间的技术伦理教育沟通,理工科院校与文科类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在课
程内容方面应该加入教育技术伦理的讲授。当前,中国在生物工程伦理、环境工
程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开展力度较足,这有助于高校技术伦理教育聚焦更多典型伦
理案例,并着重讲授工程师责任、学生获取技术信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这
类教学内容对教育技术伦理内容的讲解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加快实现技术伦
理教育在学科和院校方面的均衡应用。
其次,丰富技术伦理教育的参与对象。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开
展技术伦理教育,也可以通过邀请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工程伦理学领域专家开展
技术伦理教育讲座。某些高校的教师本身就从事教育技术相关教学专业,也有部
分高校教师专门研究工程伦理教学,这类教师对于技术伦理的把握程度是深刻而
全面的,高校应多安排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技术伦理教育的讲授。高校技术
伦理教育课程的讲师也可由企业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伦理学或哲学方面的相
关人员担任,从自身实际出发讲解具体实践中的案例,并对工程师等人员应该承
担的社会责任做论述,伦理学家可以从伦理学角度解读技术的价值观以加深高校
技术应用主体正确的技术伦理观。
最后,技术伦理教育课程开设应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邀请学院或者学校行政
管理者以及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旁听,校领导参与课堂旁听的直接作
用是为了加深高校管理者对技术应用伦理问题的关注,在将新技术引入高校教学
管理时能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做恰当分析,并结合技术伦理教学中了解的内容树
立正确的伦理责任观念,辩证看待教学技术在高校应用的伦理现实,减少高校技
术应用伦理风险问题的发生频率。邀请知名高校领域的技术伦理学学者开设伦理
教育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形式为师生传递正确的技术应用观并对应用技术手段
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做相关说明,以引导师生在日常运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学习时
规范自身技术应用行为,了解所应承担的教学责任提升技术应用伦理涵养。
(二)在技术资源配置环节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原则应该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全过程,无论
是教育技术资源配置还是技术伦理教育中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应当遵循“公平、公
正、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以促进教育技术应用的公平。高校应当积极倡议政
府部门适度给予教育发展水平相对不足院校更多的资金和设备支持,尽力缩小不
同院校间的技术资源配比,名校应开放更多优质资源,实现不同层次院校间的技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