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5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技术应用过程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信念作为一种持续的伦理约束力贯穿于高校
             教育技术运行的全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尊重,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不忽略学生潜能,不蔑视技术的教育价值,自觉遵循教育教学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展,实现个体特殊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技术手段进行
             教学时应努力提升伦理敏感性,自觉规避技术异化风险问题,实现教育技术促进
             人发展的最终目的。
                 最后,教师技术教学测评应坚持“以人为本”。传统课堂板书模式下的教学

             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测评单纯关注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时代的
             教学对象主要包括“教师—技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技术应用素养,
             提高教学技术应用水平,充分考虑技术应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教学效果
             测评中注重对技术规范性指标的评价,合理认识技术工具价值,妥善处理个人与

             教学技术间的关系,坚决反对违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技术应用
             行为发生,对学生和社会负责。处理好技术应用与学生发展和课堂教学环境之间
             的伦理关系,及时更新技术应用观念,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技术教
             学过程既要兼顾课堂效率的提升也应及时关注技术应用可能对学生或者社会带来

             的伦理风险问题。这要求高校在进行技术教学测评时考虑技术工具价值的同时坚
             持整体性的技术价值观,全面考虑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效应,坚持教育技术应用
             与学生发展保持良性状态的规约理念,保证教学技术测评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主。


                 二、树立正确技术应用观规避技术异化问题

                 (一)辩证看待教育技术价值
                 高校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快着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为在教育领域
             引入最新的技术工具提供了丰富经验,师生对新技术的应用持乐观态度,较少以

             辩证的眼光看待技术在高校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双重风险,容易造成技术伦理问
             题。高校师生应该始终以批判的态度看待教育技术蕴含的双重价值,只有辩证看
             待教育技术的应用才能发掘教育的本质作用,减少技术异化现象发生。
                 首先,在运用教育技术工具时,师生应该根据自身学习和教学需求灵活选

             择技术工具。学生在遇到疑难困惑时切记不假思索的进行线上学习资源的搜索,
             应在努力拓宽线上教学和学习资源获取途径的同时以批判的态度对待网络学习资
             源。教师切忌过分依赖教学课件开展技术教学,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同



                                                                                    107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