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1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3. 高校伦理制度规约缺乏对应用主体责任承担能力的关注
高校伦理制度规约缺乏对应用主体责任承担能力的关注,进而导致技术应用
主体伦理责任承担能力不足,高校师生因自身规避技术伦理风险问题的能力不足
进而造成伦理责任意识淡化,这是导致高校技术应用主体责任淡化的另一个原因。
伦理制度的制定较少从提升技术应用主体责任意识着手,以至于师生日常运用技
术工具时较少对伦理问题进行预判,学校在引入新技术时很少对技术应用的相关
问题进行明确说明,造成师生应用技术工具时缺乏有效指导,教师技术教学缺乏
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学生在遇到伦理风险问题时较少与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高校伦理规约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着技术主体间的伦理责任沟通,各个主体间的
伦理责任交流不到位,缺乏对相关伦理学学科知识的把握以至于相关主体在遇到
具体伦理问题时不能较好地进行伦理责任承担,学生在发掘教师教学技术中的伦
理问题时很少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使得师生伦理责任承担能力逐渐下降。
(四)高校教师技术伦理素养不充足导致人文关怀欠缺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教学和网络
直播等教育模式的衍生对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师生关怀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群体技
术伦理素养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师生情感交流的频率和质量,部分高校教师在教
学工具的选择方面缺乏灵活性、技术教学过程较少开展知识整合梳理、伦理风险
认知能力有待提升是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人文关怀伦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2. 教师课堂技术教学缺乏灵活性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映射了高校教师群体在教育技术手段选择方面缺乏灵活
性,且技术教学过程存在违背教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失范行为,教师教学技术手
段的单一表明高校教师技术操作水平有待提升,日常技术教学实践能力稍显不足,
技术的选择未能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差别
关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技术本身就承载着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课堂技术
应用如果固守单一的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缺乏有效吸引从而造成学生
学习兴趣低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很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把握
稍显吃力,在课堂教学中习惯应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呈现课堂内容,这种技术应用
行为虽可以精简教学内容使学生显而易见的掌握课堂知识,但极其简单的技术应
用形式也磨灭了学生好奇探索的天性,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