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2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1. 技术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和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也即对人这一主体的人道主义关怀,高校教师在应用技术手段开展
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遵守人道主义原则,坚持技术应用“以人为本”,注重技术
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教育技术对人真正关怀的体现,而高校部分教师在技术应用
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和人文关怀淡化趋势非常明显,教师忽略对学生个体独立性的
关注,课堂教学过分看重技术带来的教学优势从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引导和
知识体系的梳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师生间情感交流淡化。技术工
具演示代替传统课堂板书过程,知识整合节奏被迫加速,相比于传统课堂板书如
今技术工具对知识的整合稍显快速,学生接受度较低,加之教师课堂及课后的主
动引导较少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牢固,这种技术教学行为时刻影响着高
校师生的有效互动。
3. 教师技术伦理风险问题认知稍显不足
部分高校教师技术应用伦理素养不充足,在引入新的教学技术时对其可能
产生的伦理风险问题关注度低,在面对可能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技术应用时也
只有少数教师选择主动与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表明部分教师技术伦理风险问
题认知不足,也说明高校部分教师的伦理道德责任意识存在缺位。对技术伦理问
题的认知意识影响技术应用的具体实践,多数高校教师不清楚技术应用过程中应
该遵守哪些伦理道德规范,这是教师技术伦理素养不足的体现,正是基于教师伦
理素养的不足导致其面临技术伦理问题时判断力不足,对技术教学以及教育技术
应用中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缺乏有效认知忽略教育技术应用对学生产生的伦理风
险,造成技术关怀问题出现。
第四节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坚持正确伦理原则指导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公平
(一)在技术伦理教育环节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首先,在开设技术伦理教育的高校类型方面应做到公平公正。不同类型的高
校都应将技术伦理教育课程纳入通识类教育课程当中,特别是像专业性较强的职
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技术伦理内容都应纳入教育技术伦理课程的教育范围,加强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