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17

第四章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



             以通过专业的知识社区进行学习观点交流,同时发挥个人潜能对获取的知识进行
             整合以建构属于自身的学习模式,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也要有清晰的认知,注意
             在利用网络渠道获取资源时提高信息辨识能力。

                 从教师层面来讲,应该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技术,营造良好的技术教学环境。
             遵循技术使用的规范原则和适度原则,教学技术的选择既要符合科学性,又要满
             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属性的差异选择教学技术,切
             忌单纯划一的宣读课件,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效率积极性不高。根

             据学生群体认知差异有目的地选择教学技术,把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关注转移到对
             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上。加强与不同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交流,应用
             技术但不盲目依赖教育技术。技术应用坚持有需要再用不过分依赖。教师应该根
             据具体教学情境的需要适时挑选教育技术工具,课件制作也应照顾学生的感官需

             求,切忌花里胡哨没有本质内容,尽量减少无用信息对学生造成的信息干扰,每
             节课运用技术教学的时长应该控制在合理的时长内,根据课堂需要及学生接受能
             力制作本堂课件。兼顾内容与质量不超出学生负担能力之外,同时技术教学过程
             中不能受到技术约束,出现突发情况也应该有备份教学方案,以摆脱技术教学替

             代教师角色的风险。
                 (三)提升伦理风险规避意识
                 教师技术伦理风险规避意识薄弱是高校教育技术异化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
             原因,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伦理问题敏感性低,对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不够了解,

             消解技术异化问题的另一个措施即应从提升教师伦理风险规避意识着手。在应用
             技术手段时教师应主动对其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理性解读,将技术应用过程
             中涉及的伦理责任内化于心,形成属于自身的一套清晰认知,从技术应用涉及的
             责任主体以及所应履行的伦理责任入手,包括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安全伦理责

             任等都应该纳入伦理风险的规避范畴。教师主动提升个人师风师德方面的伦理素
             养,主动倡议在学校的技术伦理教育中加入师德建设成分,通过外化的技术伦理
             教育形式提升个人伦理风险认知和规避意识。教师以身作则规范技术应用行为是
             规避伦理风险问题的有效方式,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教师只有不断

             提升自身的伦理道德修养和技术应用规范意识才能逐渐建构起正确的技术伦理规
             约意识,在高校师风师德建设过程中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信念,通过自我信念的调
             节完善自身技术应用行为,提升伦理问题预判能力。师风师德建建设力度也直接



                                                                                    109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