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25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转变为学生内在的能力。
                 在此,笔者引用高孝传等人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将其概念界定为:教学目标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科课程目标
             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并协调的产物。本书基于对教学目标概念的界定,旨在研究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力图从学生审美素养的维度视角建构
             起小学三个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体系。



                    第二节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

                                         建构的合理性


                 一、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和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指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语文教材编

             写、教学和评价等都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也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范围、方法
             和策略等进行了基本规定。本研究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分别对小学语
             文古诗词和小学生审美素养进行梳理并分析,以期从《课程标准》的视野下对小
             学语文古诗词与学生审美素养的理论研究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一)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其基本理念是将全面提升学生的
             语文素养摆在首位: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其基本理念中也包含着贯彻并指导

             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也有类似表述: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并且,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三个学段目标中,都有提及对审美素养的要求。由此不难看
             出,《课程标准》已将审美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素养

             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环节的重点之一,而不再是额外的教学任务,开始渗透并存在
             于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中。
                 《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使学校教育能真正转变成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真正走

             向全面、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并为学生在之后中学阶段的审美发展,乃至
             未来良好的终身发展做好铺垫。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极


                                                                                    113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