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3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的经验出发,建构出新的经验。建构主义不仅为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提供
            思想指导,也对当前审美素养下语文古诗词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该

            理论强调,知识可以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并且是伴随时
            间推移而不断发展的,并非一个固定、准确的终极答案。知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
            “工具”,面对不同问题时,解决方法也并非一成不变。古诗词本身就是具有审
            美特征的文学样式,而审美又具有极强的主体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古诗词文

            本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建构主义看来,个人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思维是基于个人的
            教育背景和经历而构建,因此在审美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中,应尽量多创设与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与具体情境相结
            合,增加联系,反复多次,加强学习效果。其次,学生不是传统教学中所认知的

            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教学目标的建构中,应充分发扬学生
            的主人翁精神,不直接接受现成的结论,主动进行学习,做学习的践行者。最
            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应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这
            些经验引导进客观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一系列操作训练、对话交流以及协同合作

            等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建构。由此可见,审美素养视野下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
            标建议中,就应主动给予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与空间,学生利用多
            种建构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词,探索其蕴藏于背后的丰富的审美意蕴,才能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良好目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审美教育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相关研究基础以及对上述多位学者提出的丰富观点地梳理、分析,为后文中小
            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维度划分以及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参考标准。

                三、小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要素分析

                基于对核心概念中审美素养的界定,并依据张永昊、周均平的审美心理机制

            “五因素说”以及上述理论的梳理及分析研究,可以剖析出审美素养涵盖了审美
            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和创造五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既存在环环相扣的
            递进关系,又存在彼此融会贯通的交融关系,既构成了一个综合的素质体系,又
            在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教育作用与影响。遂将小学阶段的学

            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也相应地形成这五个要素,以期为后文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
            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建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清晰的轮廓框架。


            118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