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33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之前培养起的审美感知、想象与情感等素养形成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在审美体验

             活动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表现出潜在的审美期待,能自主地、能动地地拓展阅读视
             野,并积极地、创造性地展开审美理解。因此,需要明晰主体即学生期待视界的
             差异性,彰显其主体精神,将隐性的审美期待内化为学生的审美理解素养,帮助

             学生实现审美素养发展上质的飞跃。
                 (五)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这四个要素交织、融合、碰撞、升

             华的产物,是主体以其审美理解为范畴,以一定的审美感知为基础,经过审美想
             象的加工与审美情感的渲染,遵循美的条件和规律,产生出新颖、独特的形象、
             品质的能力,是审美素养心理过程的达成结果与最终归宿。随着现代科学与信息

             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对于美的创
             造也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拥有审美创造素养的创造主体能

             够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根据审美需要进行创造活动,有助于真正实现审美素养
             各要素之间功能的达成和能力的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应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引导进客观真实的情境中,
             通过一系列操作训练、对话交流以及协同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建构。因
             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其审美素养全方位的培养上,审美创造素养是学生

             达成的又一维度目标要求。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小学生审美创造的达成不是一
             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前几个审美素养要素的协同发展,学生积累起已有的审美素
             养经验,才能在小学高段适度地开展对小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形成有意义

             的审美素养体系建构。
                 综上所述,这五个审美素养要素既具有相互联系的凝聚力,又具有较强的可

             操作性,在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中,可依据小学生审美
             素养培养要素的构成分析作为教学目标维度划分的标准,并通过准确把握审美素
             养视域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以及古诗词蕴含的审美因素

             情况,更好地建构起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分学段的教学目标体系。







                                                                                    121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