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39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可意会”的隐藏的精神境界,学生只有多听、多读、多思、多表达,沉心静气,
细嚼文本,并不断地将自身的主观情感融会贯通,才能最终品味出其中美的韵
味,培养起情感中的审美塑造。
(四)学生审美理解缺乏重视
审美理解存在于一个完整的审美活动过程的始终,上承审美感知,渗入感知
过程中,使审美感知不断升华;下启审美想象,展开到想象过程中,在审美理解
的范畴中规范着自由的想象;还与审美情感交融在一起,在合乎规律的同时不断
充实情感,最终促使审美活动进入更深层次的心理过程中。在语文学科日常教学
中,审美理解不仅表现在以上的感知、想象、情感方面,还参与到主体对审美对
象理性思考、理性评判等方面,是审美感性认识和审美理性认识有机、能动地统
一。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就应有意识地将各方面因素融会贯通,不断促进
自身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学生审美创造相对薄弱
审美创造是主体以其审美理解为范畴,以一定的审美感知为基础,经过审美
想象的加工与审美情感的渲染,遵循美的条件和规律,产生出新颖、独特的形
象、品质的能力,是审美素养心理过程的达成结果与最终归宿。在小学语文古诗
词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一方面展现为能自主地进行古诗词中文
学艺术等方面的审美创作,像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
并展示,或改编为故事、歌曲等,锻炼了他们书面语言表达的文学创作能力。而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能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在文学艺术创造过程中,独立创造
美,这些都强烈地印刻上个体独特的创造属性。古诗词世界中的美是绚烂多姿
的,创造美的人也千差万别,这差异便形成个性,个性又反过来创造了与众不同
的美的事物。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就应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
出发,对古诗词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审美风格有独到的感悟,在文学品鉴和语言表
达中,追求个性且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新颖且独特的审美创造。
二、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以及创造等
审美素养要素都存在相应的问题,而追踪溯源,深入探究其原因后发现,在一线
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未能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
标,没有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古诗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