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43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训练

             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看、听、读、唱等方式感知古诗词的语言文字及其写作
             手法的精妙之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以及发现事物外在形式美的敏感
             度,善于感知古诗词中无处不在的美,如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等以及作者蕴
             含的丰富情感。

                 第二,个体在审美感知中是以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态度对审美形象做出自己
             的判断与选择。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应占据主体地位,在古诗词教学目标
             的设计中,能提供给学生自行感受古诗词的时间与空间。最后,审美感知还具有

             整体性的目的,它是通过整体感知来达到把握审美对象的目的。古诗词文本内容
             作为一个整体,学生在对其感受并分析时,既要着眼于精妙之处,又要具备整体
             意识,对审美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审美活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想象目标维度框架

                 基于前文划分出的小学生审美想象素养要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本
             身就包含了许多美的形象。但是,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般做法是让学
             生通过直接翻译诗词句大意,来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看似完成了翻译、解释诗

             词句表面意思的任务,但并不能表示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本内涵,因为没有审美想
             象的参与,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词的美的意蕴,作者与作品的内在情感、古诗
             词的意境美等都无从深入赏析并体会,最终导致教学结果乏味且低效。

                 依据接受美学理论,教师应留有学生对古诗词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空间,因
             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可以依靠古诗词本身具有的意境美
             等审美因素,提供多种资料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字词、意象的留白并充

             分解读意象,得以激发学生欣赏古诗词作品的兴趣,调动其合理的再造想象,在
             此基础上使学生不断展开丰富的创造想象,重新塑造和创生审美意境,最终实现
             学生审美想象素养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情感目标维度框架

                 基于前文划分出的小学生审美情感素养要素,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学作
             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其中,古诗词更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刘勰曾说
             过,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为情而造文。虽然古诗词的内容不外乎

             落在绘景、状物、叙故事上,但是这景、物、故事都只不过是作者将自己诉诸的
             情感所找寻到的客观对应物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中的情感大多是作者


                                                                                    131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