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45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在发现这些美的同时,还要能在比较中理解二者之美:杜牧通过重现春日烟雨蒙
蒙中,江南楼台隐隐约约显现出的画面,呈现出含蓄深邃的情思;而白居易则更
为直截了当地展现出江南春日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景象。其次,小学生还应具
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能从相应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中理解文
本所蕴含的历史美感。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正作于唐军在
前线收复了大片失地,叛军头领也相继投降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当时正流落于四
川,耳闻后欣喜所狂,诗人的满腔热血化为欢快豪放的诗词之美。最后,小学生
还应对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审美主题及审美风格等能进行具体清晰地理解并
阐释。
(五)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创造目标维度框架
基于前文划分出的小学生审美创造素养要素,拥有审美创造素养的学生能够
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根据审美需要进行创造活动,有助于真正实现审美素养各
要素之间功能的达成和能力的发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应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
经验引导进客观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一系列操作训练、对话交流以及协同合作等
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设计中,小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一方面表
现为能自主地进行古诗词中关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审美创作。通过强化学生的审
美创造思想与意识,增强审美创造的行动欲望,养成创造的审美思维与审美习
惯并及时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审美灵感,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出
发进行语言表达,体验古诗词审美创作的愉悦感以及锻炼其书面语言表达的文
学创作能力。小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另一方面表现为能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创
造美。在有目的地学习、吸收古诗词文本的语言材料以及学习创造美的经验、方
法、技巧的基础上,把握美的规律,形成自己的审美创作风格和创造能力,在看
到美的事物、图片、视频或听到美的语调、韵律、节奏时,发挥美的想象力,并
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使自己赋予其独特的个性之美。例如,尝试在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与友人元二分别时的场
景进行排演,借助《清平乐·村居》中描绘的图景改编成小说故事等,使学生从
中形成对古诗词作品的审美创造力。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