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49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审美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期对上一章中这一课例有所改进,具体教学目标设计
如下:
审美感知目标: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感知这首词中的审美因素,增强对
美的敏感度。
审美想象目标:能提出感兴趣的审美问题,并适当进行空白填补,感悟这首
词的审美意蕴,想象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情境。
审美情感目标:能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在自主想象中
体会词人对平静、平和、平凡生活的向往之情。
审美理解目标:抓住“醉”“媚好”“亡赖”等关键字词进行交流讨论,阐
释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主题。
(三)第三学段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建构
1.第三学段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内容结构
《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的古诗词教学提出的目标为: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审美
素养视域下古诗词的第三学段目标仍涉及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
理解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这一学段的学生,经过四年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
语言积累更加丰富,对古诗词作品内容的想象和作品情感的领悟与理解较一、二
学段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并且开始产生对古诗词创作的愿望。
基于前文对统编教材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审美素养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后,可以看到,本学段所选入的古诗词,在文本的数量和难度上继续增加。首
先,在选文题材上,虽仍以写景抒情诗为主,但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开始出现咏
史怀古诗和羁旅思乡诗,使小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审美素养视野得到进一步拓
展,并且这样的题材不再完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审美理解与审美创造能
力也有所发展。其次,在选文体裁上,选编进律诗,古体诗和词的体裁数量占比
也有所增加,使得体裁形式更加丰富与完备。最后,在编排情况上,第三学段和
第二学段编排方式大体一致,只在六年级教材的最后部分增加了10篇“古诗词诵
读”;在资料补充上,随着学段提高以及古诗词难度的加大,注释内容也随之相
应增加;在练习设计上,这一学段增加的指向审美素养的古诗词练习设计主要为
想象并说出景象,主要为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作比较;体会思想感情;同桌
交流;改写小短文;等等,涉及审美素养中审美创造的维度目标,有利于促进小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