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51
第六章 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研究
审美情感目标:掌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人与友人
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审美理解目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分析友人元二即将启程的背景,深
入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探究并比较有关“离别”主题的古诗词,对这首诗有更
深的审美理解。
审美创造目标:能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
并归纳学习方法,对这首诗的艺术形象及审美风格有独到的感悟;课后尝试仿写
这一类题材的古诗。
三、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设计建议
笔者通过对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进行建
构,并设计出具体的学段教学目标,以此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使得小学语文一
线教师在设计古诗词教学目标时,能更好、更全面地培养起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以使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更富有审美情趣。
1.教师应增强对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的设计意识
根据前文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例的研究,发现教师在设计古诗词教学目
标时,更为强调古诗词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又或者是对审美教学目标一点带过,
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这一目标,因此增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审美
教学目标的设计意识为当前的首要建议。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开端部分,教师
如果一开始就能从自我意识层面出发,意识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
美素养的迫切需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能主动地从指向审美素养的视角进行精
心设计,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并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评价反思其教学目标设
计,而不再是直接忽略,或者流于形式的应付。
2.教师应明确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划分
根据指向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可以看出,
教师缺乏可供参考借鉴的指向审美素养的古诗词教学目标理论,而《课程标准》
中学段目标的审美要求又较为简单,使得教师在设计目标时面临困境,对小学不
同学段的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内容不够清晰,易导致与其他维度教学
目标相混淆。因此,教师应明确审美素养的概念界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内容有所把握,依据《课程标准》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中,
呈螺旋式上升的具体学段目标作为参照标准,并结合统编教材中,小学语文古诗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