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4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词审美教学目标的自身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古诗词审美教学目

            标设计泛化,种种原因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缺失,现将其
            梳理并分析如下。
                (一)教师忽视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
                通过对前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例的研究,发现教师在设计古诗词教学目

            标时,较为强调古诗词的知识性和实用性,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这一目
            标,又或者是对审美教学目标一点带过,从以上三位教师设计的古诗词教学目标
            中都有所体现。一般而言,我们所追求的语文审美教育,在《课程标准》上更多

            的是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的。然而,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多数教
            师仍旧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以及方法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例如,一些教师在备
            课时目标的设计更偏向于字词句理解、文本内容翻译、段落节奏划分等,古诗词
            教学逐渐成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工具性训练课,忽略了它的审美

            因素和情感价值内涵,本应生动丰富的诗词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咬文嚼字课,这
            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达成的目标来说,无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从应试考试来看,有关古诗词的考试题型占分都相对较低,并且基本都是补

            充诗句的题型,这也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并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更多地注重应试层面的、实用性强的知识性和方法性目标。教学时,学生只能掌
            握一些狭隘的语言和知识内容,而压抑了对古诗词美的感知与大胆想象,并缺乏

            对古诗词蕴含的情感的积极体验,使得学生的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能力也没有得
            到相应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在设计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时面临困境

                第一,教师自身的古诗词文化底蕴浅薄以及对审美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使得教师在设计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时面临困境。教师在审美素养视域下有效的
            古诗词教学,必须以扎实的理论背景知识作为支撑,由于广大一线教师对审美
            素养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缺乏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使得在设计古诗词审美教学目标

            时,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甚至于直接省略掉审美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对古诗
            词的审美鉴赏分析需要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文学修养,以此才能感受到
            作品中美的形象与意蕴,才能将这种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尚且无法发

            现古诗词蕴含的审美因素,又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素养的多
            种视角来学习古诗词呢?事实上,课例呈现的一线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后的教学


            128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