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65

第七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研究


             材中每首诗词的主题都是不同的,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有所侧重,

             所以教师需要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才能
             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在没有认真
             研读教材的情况下,就把“教参”的内容直接搬到教案上,这种照搬教学目标的
             现象就会出现教学目标偏离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况,这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是没有好

             处的,自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古诗词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若想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蕴含的美,教师

             就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个
             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真正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这也是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去感悟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现在

             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过多地用自己的讲授替代学
             生的感悟,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仅靠教师的讲授学生
             是很难体会到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显然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没有好

             处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
             知识,但在教学中过度的以教师为中心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与新课改提倡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也是相背

             离的。
                 新课标虽然一再强调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这
             点似乎一直都没有做到,多年来,教师好像已经习惯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认为

             只要自己讲得多,学生就会学得多。虽然现在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
             大家也只是空喊口号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
             教学观念。通过和某位老师的交谈及参看已有的古诗词教学研究成果,发现在古
             诗词教学中,教师“重教”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过于注重诗词大意的讲解,忽

             视了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认为只要把古诗词中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
             一节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学内容,学生到底需要怎么
             样的古诗词课堂,教师关注较少。虽然有的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或借助一些

             现代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


                                                                                    153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