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7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和身心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将其与预期的学习状态进行对比,来确认
            现状与预期的差距。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能力,因为教学目标

            通常是由教师制定的,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若不根据学
            情进行分析调整,则极可能导致教学目标偏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最后,古诗
            词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设定,既要服从于
            总目标,又要在不同的阶段保持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重视诗词的诵读与情感
            体验的结合,并要注重了解诗词大意。第三学段更加注重朗读的节奏,通过诵读
            走进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由此可见,小学中高段古诗词主要是注重诗词的朗
            读、情感体验及了解诗词大意。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并

            根据古诗词的主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及其文化素养。
                《忆江南》这首词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它是一首描写景的词,对于四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
            古诗,掌握了理解古诗的一些简单的方法。但是,他们朗读诗词的能力还不太

            强,如果想让他们真正感悟诗人的情感可能会有一些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对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将本
            课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通过感悟本首词优美的语言和意

            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词这种体裁,可能四年级的学生还不太了解,因此教
            师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对词和词牌名进行讲解,以促进学生对诗词文化的认识。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孤立存在的目标,教师在设定古诗词教学目标时,要准确把握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要确保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深
            入挖掘古诗词的内涵,让学生在诵读中品悟诗词,感受诗词蕴含的丰厚文化,促

            进其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能力的提升。

                三、整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语言基础,发展语言能力
                1.积累诗词,品味语言
                以往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其归根结底就是阅读量
            太少,积累不多的原因。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学习语文要积累,因为语文学科

            的学习就是重在积累,而语言是文字的根基,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语言文字,才
            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这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时,才能够信手拈


            158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