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173

第七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研究


             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都喜欢色彩明丽的颜色,诗

             词的画面感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
             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的多彩画面,那么学生一定会学得很开心很主动。如张志
             和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该句中的

             “白”“青”“绿”以及桃花的“粉”这四种颜色把这首词点缀得错落有致,由
             点到线,明丽的色彩组合,使得这首词具有浓烈的画面感,绘出了江南的风景之

             美和在雨中享受钓鱼之乐的渔人形象,这首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就很适合学生审
             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若注重学生对此首词美的感受,那么学生审美感知力将
             有很大的提升。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以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把古诗词的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发现古诗词的美,这会让
             学生特别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爱上古诗词的学

             习。就如上述教师一样,整堂课教师都在让学生自己去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
             种感官,去感受桃花的香和鳜鱼的活泼可爱,在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下,学生感
             受到了西塞山周围美丽的景色,受到了诗词美的熏陶。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审美体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

             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古诗
             词进行审美鉴赏教学时,教师应该把讲解诗词的时间留一些给学生品读,尽可能
             多地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其自主找寻诗词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脑海里有但是无法准确表达的感受,加以总结和概括,从
             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语言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项重要工具,有着很强的描述性

             和概括性,因此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在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美的同时,
             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对诗词美的感受,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
             审美境界。但是小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有限,对于稍难理解的诗词,感知其

             中的审美意象及情感会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用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能够
             与诗人换位思考,通过置身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学生审美感知

             和体验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
             师在古诗词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审美的权利,让学


                                                                                    161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