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4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思维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人的生态素质,造就生态化公民,环境教育必不
可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教育的沐浴洗礼,人可以更新自身
观念与价值,认清自己的生命本质和价值追求,重新塑造行为方式,反过来教育
给人类带来的这一系列变化会催生社会变革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
意味着,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内在涵养,而且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演
进有密切联系。因此,人类要解决当下面临的生态危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教
育实践就必须积极参与进来。教育在很多方面受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然而
教育又可能会改变、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未来发展走向。教育可以通过改变受教育
者对自然生态的看法,帮助其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促使受教育
者饱含情感与客观理性地对待自然,改变自身行为与习惯,积极主动地改造对人
类生存发展不利的自然环境,从而让生态自然环境朝着可持续、绿色循环且利于
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在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上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教育基础性
与先导性的特点指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同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
教育的本质属性包含了生态属性。加强少年儿童的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
环境保护的综合素养,而且对于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具有深远的意义。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其发展走向,环境教育在我
国发展已有几十个年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
面对目前严峻的生态危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环境教育是不是符合当下
时代对于人才需要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环境教育应该摒弃以往重知识、
技能的做法,注重学生环境保护价值观、环境审美以及环境保护情感等的发展,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循环等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这样的教育基础和
精神保障,才能不断深入,持久推进。
(二)环境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的现实要求
小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了解小学生
以及教师环境教育的现状,可以掌握小学生当下环境保护的素养高低程度及存在
的问题,了解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以数据作支撑为实践提供
量化指导,使得实践更有针对性与方向性。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