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4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明建设相符合,也是环境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最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助于陶
怡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语文通过文字的内涵、所描述的场景,语言的韵律美等
足以给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加之语文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感受自
然之美、社会之美、感受一切生物的渺小与可爱,树立起热爱大自然,尊重与敬
畏大自然一切事物的正确态度。
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反映了人内在欲望没有节制,无
限扩张,是人精神失衡的体现。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知识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最终还是应该从内核的精神层面寻找出路。无论是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
护的情感还是环境保护的道德伦理均是属于环境教育的精神层面,而语文学科具
备的人文性特征对学生内在情感、精神与价值的熏陶和感染是持久深远的。一方
面,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内涵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因此在语文教
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实现二者“共赢”。另一方面,环境教育关注社会现实问
题,学生的生活与这些问题紧密连接。在方法上环境教育强调情境教学,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不仅符合新课改语文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转变
学习方式的要求,而且有利于语文人文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语文学科与环境教
育是密不可分的。
(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丰富
课堂上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课外所接触到的学习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资
源。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教学的载体—教具以及教学方法等,凡是可以被小学
语文教学所运用的都可以称作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电视电影、名人
演讲、专家讲座等。这些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不仅使得小学生和现实社会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而且为环境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二者
有机结合,可以实现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的良性互通,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下意识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例如,利用每单元的学习园地,开
展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辩论赛,推荐一本环境保护书籍,书写节约资源的倡议
书,书写保护环境作文,开展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诗歌朗诵,利用互联网组织
学生观看环境保护的纪录片,根据课程内容出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源等,灵活使
用多样且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渗透环境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