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1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41

第十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三)小学语文课标的必然要求
                 在目标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小学语文课程的

             学习,小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学会关注与关心大自然
             与人类未来发展,具备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这几个字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
             环境教育不容忽视。小学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素养的重要作用在于它

             能借助其文字、插图表达出来的内容来培养小学生对美好环境、和谐自然的情
             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从而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各类题材的课文内容时,以文字为媒介,探
             索自然,让小学生发现自然的美,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人与

             自然,人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等。在途径上,新
             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着眼于世界和未来,注重多学
             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以此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范围,让学生在融
             汇整合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大局观,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初步获得适

             应现代社会所具备的语文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正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跨学科的课程,在内容上不仅涉及教育学、
             环境学、环境伦理学等多个领域,还涉及环境保护的情感、道德、价值观以及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施教者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中涉及环
             境问题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综合运用并将相关内容与多个学科的内容紧密联系起
             来,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环境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通过跨学科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环境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门学科,而人文性是语文的核心与灵

             魂。首先,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力求语文知识与意识、
             情感、道德感与价值观的统一发展,这与环境教育最内核的目标一致,生态文明
             建设下环境教育不仅要关注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环境保护情感、
             态度、价值观与行动力的培养。其次,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要求学生获得对自

             然、社会的正确认识,学生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了解人文地理、日月星辰,观察
             生活,认识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共生平等的关系,纠正自己行为,这与生态文


                                                                                    229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