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74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三、改进阅读教学方式,促进阅读教学多元化发展

                根据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访谈结果可知,素质教育受应试教育阻碍的大环境
            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仅关注分数的高低,

            忽视了小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打好扎实的基础有利
            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衔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改进阅读教学方
            式,促进阅读教学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将一堂阅读教学课上得生动有趣,那肯定少不了设置“悬
            念”。它有什么功用呢?一是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吸引学生
            目光,集中学生注意力。“悬念”设置非常讲究。

                首先,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呼
            风唤雨的世纪》这篇科技说明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
            呼风唤雨的世纪呢?有什么证据吗?”。这样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探

            寻其中的奥秘,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讲到重、难点知识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使小学生的注意状态
            保持稳定。在课堂上,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维持在10~20分钟,倘若教师在这个
            关键时刻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惫感,一举

            两得。
                最后,在一堂课末尾环节,设置“悬念”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课文整体
            结构非常严谨,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努力去挖掘新旧课之
            间存在的联系点,促使小学生主动去预习课文。总体来说,巧设“悬念”对小

            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二)激发学生阅读“内驱力”,使学生爱上阅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兴趣是推动人类寻找知识的一种内驱力。在阅读教学

            中,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某市某小学实习期间,笔者与小
            学生聊关于阅读的话题时,大部分小学生会说“父母逼我读”“老师要求读”,
            小学生对待阅读态度不端正加之家庭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养成不喜

            欢阅读的不良习惯。另外,学校会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开放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都
            是学校组织班级去借阅书籍,自己主动去借阅的同学非常少。可见,小学生对


            62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