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8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第二节 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维度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较为权威且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要数欧盟理事会
2006年发表的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提案中认为核心素养应具备“知识、技能、态
度”三个维度。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核心素养还应包括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哪
种观点,核心素养的本质可归纳为: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学内容为辅助中介,
促进由知识到能力再达到素养的螺旋上升。在此共识之下,2018年1月教育部颁
布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指出,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
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
面。虽然其他学段并没有明确提出这几个方面,但是我们认为任何学段的语文核
心素养都可以参考这一体系。
有学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
养要求,认为:具体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语言积累与规范、思
维掌握与整合、审美感知与体验、文化认同与归属。在小学低段的语文阅读课堂
教学中,语言积累与规范素养是基础。低段的阅读教学,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很
重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产生想学的心理兴趣来帮助学生的语言积
累,再创设情境进行运用,规范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思维掌握与整合是促进
学生能力形成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文本类型进行多样化的思维训练,鼓
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审美感知
与体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能够对文本产生情感体验,一步步达到悦耳悦
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愉悦,熏陶审美素养。文化认同与归属是在小学阶段
学生形成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心理归属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师生不仅探索文
本语言,而且提供充分的社会背景知识与言语情景,引导学生深度探索文本的历
史性、语言背后的意义,培养文化素养。
二、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概述
(一)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特点
小学低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属于过渡阶段,此时学生的学习意
识、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都尚未定型。笔者结合在小学的实践,将小学低段学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