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34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创造环境,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学生成
             为学校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
             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三)基本特点

                 从上面的几种界定,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

             或不情愿地学习。
                 因此,“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
             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

             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
             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
             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1. 自立性
                 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
             “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

             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
             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
             是其获得独立自主性的内在根据和动力。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

             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
             获取知识。学习“自立性”的四层涵义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具有独立性
             的学习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独立承担者;独有的心理认知结构,是“自
             主学习”的思维基础;渴求独立的欲望,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基础;而学

             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和能力,则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
                 可见,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

             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它不仅经常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
             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2. 自为性
                 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剥落

             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自为性是独立性的体现和展开,它包含学习的自我探

             126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