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35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建构性和自我创造性四个层面的结构关系。因此,
               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
               识的过程。
                   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产生学习需求,又是
               一种学习动力。自我探索就是学习主体基于好奇心所引发的,对事物、环境、

               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学习主体对事物、事件的直
               接认识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文本”知识的学习上。文本知识是前人或作者
               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并非学习主体的直接认识。因此,对“文本”知识的学习,

               实际上也是探索性的学习。通过自我探索而求知、认知,这是学习主体自为
               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
                   自我选择性是指学习主体在探索中对信息的注意性。外部信息只有经学
               习主体的选择才能被纳入认知领域;选择是由于被注意,只有经学习主体注

               意的信息才能被选择而被认知,(故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况)。
               因此,学习是从学习主体对信息的注意开始的。而一种信息要引起注意,主
               要是由于它与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相一致。由内在所求引起的对信息选择的
               注意,对头脑中长时记忆信息的选择提取运用从而发生的选择性学习,是自

               为学习的重要表现。
                   自我建构性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其新知
               识的形成和建立过程。在这过程中由选择性注意所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
               是学习的对象。对这一对象的学习则须以学习主体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为

               前提,而从头脑中选择提取的信息是学习新信息、新知识的基础。这两处信
               息经由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而发生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同化,使原有的知识
               得到充实、升华、联合,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系统。因此,建构知识即是对新
               信息、新知识的建构,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改造和重组;即既

               是对原有知识的保留,又是对原有知识的超越。
                   自我创造性是学习自为性更重要、更高层次的表现。它是指学习主体在
               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指导实践并满足自己需求的实践理念模型。
               这种实践理念及模式,让学习主体根据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事物真理

               的超前认识、对其自身强烈而明确的内在需求,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建构知识是对真理的认识,是对原有知识的超越。

                                                                                   127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