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43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
完成学习任务”。在写作任务中,笔者提供了 3 部电影给学生参考,《蜘蛛侠》
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不仅为学生所熟知,有话可写,而且它体现了美国的
个人英雄主义精神,这和中国人讲究的集体主义精神是迥然不同的。笔者借
此形式,达成了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的五级目标之一,即“关注中外文化异同,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3. 设置具体量化标准,检查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尽量将“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数据化。比如
在课前预习时,可以针对新课单词词组句型、语篇理解、信息提取等方面设
计练习,这将预习过程落实到书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练习的完成情况把握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程度,也可以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哪方面遇到了
较大困难。有了对学情的初步把握,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另一方面,量化
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自我评价。学生们能直观发现自主学习时的薄弱环节并
在听课时有所侧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 给予适当归因反馈,改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
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
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自主学习倾向更强。”
教师用于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学生的
学业成功做出积极反馈,即从能力或努力的角度进行归因,增强学生的自我
效能感,从而使学生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任务。譬如在完
成双人对话后,笔者称赞某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语音语调有了很大
改善;又如在核对听力答案后,赞扬某位学生能写出较难听出的内容。总之,
归因的内容应依据事实、客观具体,不能笼统概括、使学生产生敷衍感。
四、英语自主学习动机分析
英语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英语本身语言特点的影响,
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影响英语学习的其他因素,从总体上讲有主观和
客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指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主观因素包括语言天
赋、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和英语学习者已有知识能力及年龄特点、学习态度、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