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80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习过程,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主动性与学习效率、学习质量。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
             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表层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文章深层次内容的

             提炼能力,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对文章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
             以及归纳总结文章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

             师可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完善英语阅读教学,对文本形成可视化的解读,将
             复杂的文本内容简单化,运用图像、语言符号呈现文章的关键信息,帮助学
             生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推动学生发现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强化学生对文
             章的深层次理解,促进学生对文章整体内涵的把握。通过思维可视化,提升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学生英语能力以及各项思维能
             力的有效培养。

                 (二)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为真正发挥思维可视化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以及学生的实
             际学习情况,从整个课程教学的流程入手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思维导图、模

             型图、知识树等工具,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学。这里主要以思维导图为例,阐
             述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1. 课前:构建思维导图

                 为保证英语阅读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师首先应当做好课前
             准备工作,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保证课堂教学的明确、高效。
             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应当重视强化思维导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保
             证思维导图能够在课堂中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例如,教师可在思

             维导图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或空缺,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这一过程
             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

             教师也可从英语词汇的角度构建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的词汇纳入思维导图
             之中,辅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生词,扫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提升其
             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首先应当对整篇文章详细分析,
             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词汇,在思维导图中做好解释,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先

             学习思维导图,再阅读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172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