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181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开展


                   2. 课中:沟通思维导图
                   为真正发挥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还应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并针对思维导图,与学生展开充足的
               交流与沟通,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完成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第九单元 B 部分的 Sad but
               Beautiful 篇目时,教师可针对文章的第一段文本,设计以下的思维导图:以
               总结句“I was moved by Erquan Yingyue.”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在下方列举
               以下四个分支“strangely beautiful”“sensed a strong sadness and pain”“one

               of the most moving pieces”“almost cried”,分层可视化文章写作者在这一
               段文本中的思维过程。教师可先呈现思维导图的主题,再让学生通过阅读第
               一段文本,把握文本的结构与内容,感受支持性信息与主题句的逻辑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这一段文本作者思路的
               梳理方法;教师也可直接展现思维导图的四个分支,并在里面设置一定的空
               缺,再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完成对思维导图的填写,让文章作者与学生的
               思维可视化,让复杂的阅读材料简单化、直观化,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

               的脉络,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逻辑思维
               能力。
                   3. 课后:整理思维导图
                   为真正落实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应用,教师还应当

               重视加强课后的思维导图整理环节,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完成课后反馈,
               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以及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准确性,
               实现对学生的更具针对性的引导。例如,教师可直接将思维导图的绘制,作
               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完篇目后,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进而通

               过分析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找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障碍,完善未
               来的教学工作;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中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在
               课堂中展现,让全班同学共同取长补短,完成对思维导图绘制的交流,借鉴
               其他同学的阅读思维,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借助自己

               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完成对英语阅读篇目、英语知识的复述,对于部分故事
               性强的文章,教师甚至可以推动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完成对文章的角色扮演,

                                                                                   173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