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42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二、传统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
             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

             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
             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
             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

             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1. 理论基础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尤其受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训练心理

             学的影响,强调控制学习者的行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认为只要通过联系—反
             馈—强化,这样反复的循环过程就可以塑造有效的行为目标。
                 2. 教学基本程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

             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复习旧课是为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
             进行系统整理。激发学习动机是根据新课的内容,设置一定情境和引入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是教学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
             讲授和指导为主,学生一般要遵守纪律,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按部就班地
             完成教师布置给他们的任务。巩固练习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运
             用和练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检查评价是通过学生的课堂和家庭作业来检查学

             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间隔性复习是为了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
                 3. 教学原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力求

             使得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需要很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对学生在掌握知识
             时候常遇到的问题有所经验与觉察。

                 4. 辅助系统
                 课本、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投影仪等。

             34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