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P. 53
第二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
区分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而所有其他的学习类型皆可并入
到这两大类型之中。他认为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界对学习类型的众多分
类(如“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尝试错误学习”“条件反应学习”“配
对联想学习”……)实际上都是“没有按照这些学习类型所引起的能力变化
来区分学习”的结果。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奥苏贝尔不仅正确地指出通过“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均可实现有
意义学习,而且还对如何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下具体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
略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传递—接受”教学方式下的教学策略做了更为深
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成为教学论领域一座丰碑的出色成果——“先行组织者”
教学策略。这是在分析与操纵三种认知结构变量(即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
性、可分辨性和稳固性等三个变量)基础上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由于它
具有认知学习理论作基础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自奥苏贝尔于 1978 年提出
以来,其影响日益扩大,它已成为实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最有代表性、
最具影响力,也是最见实际效果的教学策略之一。
3. 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不仅在对学习过程的认知条件、认知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而且他还注
意到影响学习过程的另一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在这方面提出了独
到的见解(在当代众多教育心理学家中,能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对此进行
认真研究的并不多见),这些见解可归纳如下:
①他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在以下三个方面起
作用:
第一,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
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
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
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第二,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
间的联系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所以也不能直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