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39

第四章  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研究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
             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
             乐的进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
             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2. 通过内心听觉体验音乐情感的能力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
             体验。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情
             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
             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

             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感
             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

             能力,结合对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乐以及音
             乐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确理解音乐。前文说过,音乐是听
             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不能辨别音高、

             节奏、音色的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二,紧密结合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欲求。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
             欣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

             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
             马期间,在船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卧病
             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

                 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的音乐家,现代就有人专门研究其音
             乐美学思想,可见其对音乐理解之深刻。从《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
             换言之,所有这些体验、感慨无不建立在白居易对音乐的敏锐感觉上。如果白居

             易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没有清晰的感觉,对音乐的
             节奏没有准确的判断,对演奏的轻重缓急没有敏锐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沦落


                                                                                    131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