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42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中过于强调专业性,淡化了育人功能。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任课教师提高人
文素质,鼓励任课教师不定期与校内外相关学科同行交流,多参加教研活动,要
着重在美学、哲学、文学等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 重视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鉴赏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很少有适合大学学生学习音
乐鉴赏课程的教材,有的教师长期使用专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古”“今”的角度出发去选择作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
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
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历史文化的变
迁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通过大量音乐作品的传播,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逐
渐形成。每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都与时代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向学生展示优
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
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
第二,从“中”“外”的角度选择作品。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
丽多彩。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不胜枚举,教师应把中外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
作品引入到音乐鉴赏的课堂中,因为音乐是无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要让学生不仅对欧洲古典音乐有所了解,也要对中国民间音乐有所掌握。在欣赏
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
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
化的区别。
第三,从“雅”“俗”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音乐中的“雅“俗”共
赏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难题,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常以传统的审美标准对音乐语
言、音乐体裁、音乐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人们所说的“雅”就是“高雅”,“俗”
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音乐。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的都是所谓“高雅”的音
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欣赏音乐,所以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欧洲古典、浪漫
时期的音乐作品,对通俗音乐抱着轻视、冷淡的态度,直到今天,还有不少教师
存在这样的偏见。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
做到“雅”“俗”共赏,要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真正达到陶
冶情操的目的。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