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52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本各异,曲目众多,其中仅由传统琴谱记录而保存下来的琴曲就多达2000多首(含
一曲多版本之琴曲)。
民族民间音乐更是传统音乐的海洋。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过三次民歌与曲牌
音乐的广泛收集整理工作:《诗经》收录“十五国风”160 篇;宋郭茂倩的《乐
府诗集》辑录有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 5000 余首;
清代戏曲音乐曲谱集《九宫大成南北派词谱》共收录南北曲曲牌 2094 个,曲谱
4466 首。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分省区卷本将各类民间音
乐曲谱与音乐品种进行记录出版,当时普查得出中国戏曲音乐有近 400 种,曲艺
音乐品种 400 余个;集成发表有代表性的民歌约四十余万首。
2. 中国传统音乐是仍然存活的当今传统音乐之源泉
传统是一条河。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继承与流变的双重变奏中逐渐
积累、扬弃、吸收、发展并保存下来的。中国的传统音乐具有本国自身特有的高
文化特点。它的古今关系不仅以“遗传基因”的方式联系着,而且可在一定范围
和一定程度上发现某些能够辨认原貌的乐曲。虽然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伴随着封
建王朝的灭亡而消散,但文化之间却无壁垒,宫廷音乐与俗乐的密切联系使我们
有理由相信,现存的民间音乐当中能够窥见历史上某朝音乐文化或某类音乐文化
品种的基本特征。
我国音乐史学研究当中,新开创的研究领域——曲调考证,曾通过“今乐”
的逆向考源,得出山西晋南民歌《走绛州》的调式结构与该地区春秋时代侯马 1
号墓出土的编钟音列一致,五台山青庙音乐《忆江南》乃为唐代乐曲的研究结论。
民族音乐学界也已证实纳西白沙细乐、福建南音、西安鼓乐等均为唐宋元明时代
的遗音,智化寺京音乐、十番锣鼓、潮州音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传自明清
时期,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的最早文字记录见载于南宋,时调民歌《茉莉花》
的最早曲谱记录于清初等等。中国传统音乐真如一条大河,既有历史上它固定的
流向河道,又永远在其变动不居的流淌中保持着涌动不息的生命力。
3. 中国传统音乐是未来中国音乐创新发展的根基
世界诸多发展中国家现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问
题,它们的国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思维定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文化消
极认识者认为,世界文化终将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一般走向大一统的格局。而文化
积极者则认为,当今与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最终的构架仍为“和而不同”(即西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