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56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大学“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学位点的设立,是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
            育”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培养“人”全面

            发展的教育,它不同于专业的音乐教育,其培养目标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才——音
            乐家、演奏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着健全
            人格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需要我们认清的本质问题。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面对的对象是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他们的知

            识结构相对全面,观念超前,思维活跃。因此,如何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是决定教育方向、影响教育全局、体现教育价值的关键问题。对于普通高校公共
            音乐教育来说,音乐鉴赏教学是其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教材是教育的工具,
            也是教学的工具。因此,音乐鉴赏教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的目标与效果。

                三、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发展概况

                (一)探索期(1878—1978)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发展,是伴随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发
            展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初创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伴随着“学堂
            乐歌”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所用教材以任课教师自编为主。

                1904 年 9 月,曾志忞译著的《乐典教科书》石印出版,该书最早是美国亚科
            斯福大学教授爱拜尔所选学校音乐理论教科书,后由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铃木
            米次郎译出,名为《音乐理论》,曾志忞将此书译成中文,定名《乐典教科书》,
            以供当时中国师范学堂及中学堂、女学堂之用,这是我国较早的中文译本的音乐

            教科书。
                沈心工是中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他选取西洋歌曲的曲调和日本
            歌曲教材,选曲填词编写了《学校唱歌集》第一集(1904 年)、《重编学校唱歌集》
            一至六集(1911 年)、《民国唱歌集》一至四集(1912 年)。其主要针对的是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学校音乐课教材。
                “文革”期间,由于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全国的教育都受到冲击,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教材的发展更是一度停滞不前。
                在探索期,西洋音乐作品和乐歌教材成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授课的主要

            内容。这一时期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形成自己完备的理论体系,只是在
            课程设置以及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还是以效法模仿西方为主。


            148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