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53
第四章 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研究
方学者提出的所谓人类需要的是一个多极均势的“社会世界”之论)。斯大林认
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
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故对民族传统文化受到
冲击的认识,无论其悲观或乐观与否,民族文化的传统基因的保存与发展均属必
要与必须。
《乐记》云:“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
可以为伪。”中国传统音乐无论其表现内外皆“平和”或外在为“情”,它都是
中国人活泼生命的自然圆畅的表达,是中华民族“感于物”发于声的历史记录。
“民族”的标志决定了大学生传统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中华民族建设者
们固守文化身份,中华民族得以成一民族的教育内容与教学行为之必选。使中国
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观念“对接”,查古明今,启示未来——中国传统
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未来创新发展、守根固基的文化基因的不竭之源。
(二)大学生传统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音乐鉴赏是音乐欣赏活动的理性延展。相比音乐欣赏活动而言,音乐鉴赏更
具文化“鉴定”与“评价”的倾向,它具有能将普通的艺术欣慰层次携至心灵、
形而上的文化思想审定层次上的思辨功效。
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特先生就曾告诫我们,任何课都应避免忽略
具体的观察——反应体验,偏爱一般化的、不着边际的艺术欣赏。给大学生专设
一门《中国传统音乐鉴赏》课程以开展体系化的教学,或组织中国传统音乐鉴赏
类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有其具体的课程目标、活动目标、学段目标等等。
诚如此言,学校教育则在教性情外,又需教其各人之才智。知识技能教育是
学校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其教学活动也相应具备较切近的教学意义。但对当代
大学生而言,对他们开展传统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与教学意义还远不
止如此。将大学生传统音乐鉴赏教学上升至中国大学音乐教育的高度,其教学目
的与教学意义主要为:
1. 它是贯彻国家美育教育方针,培养 21 世纪高素质本科人才的现实需要
尽管传统音乐之生衍非独为“审美”之需要,但进入高等教育范畴内的传统
音乐鉴赏之作必定应发挥不同于社会教育的功能,美育为其教育的根本。
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科学主要求真,宗教主要求善,艺术则
追求美。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早在中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