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57
第四章 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研究
(二)创建期(1978—198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地位的提升,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愈来愈受
到重视,音乐课逐步得到恢复。这一时期,为了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
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层次,各高校都有针对性地编写了适合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讲义、
教材。一些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面向普通读者的音乐欣赏读物,主要以介绍欧洲
音乐为主。
(三)发展期(1986—1996)
1986 年,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现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
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音乐鉴赏教材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高等学校“八仙过海,各
显神通”,纷纷编写出版教材,各种教材及理论体系的多样化、多元化打破了过
去没有正式出版教材的局面。这一时期编写出版的教材针对性更强,更适合普通
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并且在教材里加入了民族音乐作品,教材的编写更趋合理。
1991 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的领导下,还组建了高校音乐课教材编
写组,出版了两部普通高校音乐教材。这一时期,众多教材的纷纷刊印出版反映
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已经得到重视与发展。
(四)繁荣期(1996—)
在这一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
1996 年 7 月 29 日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
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
任务。规定在高校开设“大学音乐鉴赏”课。随后在 1999 年、2001 年、2004 年
教育部的《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都强调要加强教材建设,
明确指出,要重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评
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教材。这一
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编写目的更明确,编写理念更清晰,逐步考
虑到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将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区分开来,
教材建设展现出勃勃生机。
这一时期,在强调“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由
于受多元文化对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鉴赏教材中加入了各种形式、体裁的音乐,
爵士乐、流行音乐以及摇滚音乐等开始在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