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43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要充分利用教育部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高师音乐本科大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平台,

             在注重艺术专业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此外,要帮助学生
             掌握艺术学科育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通过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的理念
             熏陶,将生活美、思想美、艺术美具体化、普及化。
                 2. 科学构建综合课程体系

                 注重学科知识间的融合与渗透,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
             协同推进,五育并举。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施,全面推动
             公共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艺术师范教育的协调发展。

                 公共艺术教育要确保面向人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按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开设公共艺术课程,艺术实践
             活动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要建立激励机制并创造良好条件吸引优
             秀教师加入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投入力度,逐步

             改善场馆设施条件。当今信息化时代和审美多元化时代,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艺术
             审美生活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丰富。对于高校美育而言,大学生不只是满足于
             上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还需要参与更多的美育实践活动;不只是满足于学习音

             乐、美术等常规艺术课程,还需要学习舞蹈、戏剧、影视、新媒体艺术等更多艺
             术课程;不只是满足于艺术欣赏,还需要拥有更多的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的机会。
             尤为突出的是,大学生需要学校美育能够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对接,真正实现美

             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让美育丰盈自身的青春生活。要注重艺术学科之间的知
             识融合,开设综合性强、普及性高的公共艺术课程。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各门限定性选修课

             程和丰富多样的任意性选修课程,明确学生必须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两
             个学分方可毕业。此外,要注重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在文学、
             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渗入美、认识美、创造美,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
             的同时,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

                 专业艺术教育要坚持德艺双馨,造就引领社会风尚的艺术专门人才。专业艺
             术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艺术专门人才的培
             养,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体现专业

             特色。要针对目前艺术人才专业素质单一、实践能力不强、文化底蕴较弱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提高文化素养,夯实


                                                                                     35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