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45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配置,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
统一,完成学生共性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引导;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
渗透,完善学生理论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重视教育实践过程,在中小学建
立对口实习基地,针对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小学开展定点支教活动,通过“双导师”
制度的全面实施,加强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交流,搭建高校与中小学协
同发展的有利纽带,实现高校艺术师范教育与中小学美育的互利共赢。通过教育
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观察、开展专业调查、
参与名师访谈、完成教学观摩。让学生亲临中小学艺术教育一线,感受教学环境
与教学氛围,掌握中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小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与一线
教师的深入交流,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美育的发展现状。在课程实施
方面,通过大课、小组课、小课的不同形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协调教学内容,
开展有效教学。在综合理论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大课形式开展教学,在帮助
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在基础技法技能课程
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课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帮助教师更好地
观察教学进程、开展专业指导、关注学生成长。在技能技法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
采用一对一的小课形式,借鉴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个性引导,帮助学生在全面提升综合素
养的同时完善专业技能。在课程评价方面,通过教师评价、朋辈评价、自我评价
等方式完善反思过程,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
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高校美育的实施离不开政
府的主导与引领,通过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指引,细化具体要求,推动机制改革,
从根本上推动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与发展。高校是美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无论是
面向人人的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学科导向的专业艺术教育、还是具有双重属性的
艺术师范教育都需要齐全的硬件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校
要通过理论熏陶、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
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让高校美育尽可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对接,
践行“美育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理念,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学
习与生活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美的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关注美的创造与传递,
用美育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滋养心灵,幸福成才。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