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54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洗礼;另一方面,蔡元培在留学期间重点学习了文学史、艺术史、美学等,积极
            参与各种西洋音乐活动,这些都为他音乐美育思想的成型铺平了道路。值得一提

            的是,在德国莱比锡留学时,蔡元培广泛接触西方各种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康德
            美育思想的启发,曾撰写《康德美学述》,形成了对于美育思想独树一帜的见解,
            他认为音乐具有唤起非功利主义的社会功能。在深入分析了抒情诗与音乐的内在
            关系后,蔡元培认为音乐艺术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因此应十分重视音

            乐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1916 年,蔡元培在他的音乐讲义中,第一次将音乐定
            义为一个人将多个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法的组织,既悦耳又专注于情感。
            从他对音乐的定义可知,他发现音乐艺术具有从“愉悦”到“移情”的社会教化
            效应。蔡元培认为,音乐艺术能深刻地影响人的情感,是很好的美育教材。培养

            公民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当意识到“拯救这个国家教育”的目的,为了
            国家教育内容和音乐教育,积极倡导,并付诸实践,音乐艺术教育才能真正起到
            行之有效的作用。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蔡元培音乐美育思想的内涵与构建

                蔡元培音乐美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 20 世纪上半叶社会思潮与民族
            精神的外化,基于音乐艺术的传播力,构建具有精神救赎指向的美育思想体系。

                (一)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音乐美育思想
                在五四运动之初,教育界并没有对音乐美育给予很大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
            蔡元培积极推行音乐美育,多次强调我国古代“儒家礼乐并重”的传统,深刻地
            指出音乐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的艺术教育,而应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音乐教育。一方面他主张美育具有普遍性与持续性。“美,不
            是对某个人显其美;美,不是某一时期成其美,是历久而仍能不失其美。”另一
            方面,蔡元培强调音乐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音乐的普及,蔡元培
            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美育理论结合在一起,将古代音乐教育比作现代音乐

            教育,根本的宗旨都是为了普及社会性的音乐教育。
                (二)中西融汇的中国化音乐美育思想
                近代中国伴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以及各种新型学校在全国陆续开办,学堂乐歌
            因此得以大范围创建,然而由于西方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被引入到这些新音乐

            学校,我国音乐遭遇外国音乐文化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音乐界出现了激进的
            “两重奏”——否认传统音乐文化,坚决拒绝西方音乐文化。沈心工、青主所代


            46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