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55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表的“完全西方化”的支持者认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落后于现代西方音乐,

             因此认为中国的音乐社区应该完全学习西方音乐,这是发展中国音乐的唯一途径。
             而“复古”则认为西方音乐根本毫无意义,并力求主张全面恢复中国的传统音乐
             文化,无论良莠,全盘肯定。
                 而蔡元培却认为,这些想法都不利于我国音乐的积极发展。这两种音乐理念

             都太过极端了。以他对中西文化的独特看法,他积极倡导“创新一体化”,研究
             中国古代和国外所有最好的音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实现创新目标。
             早在 1912 年《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他提出“吾国古代教育,用礼、乐、

             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在西洋……音乐、文艺,纯粹美育”。
             蔡元培将中国古代和现存的音乐学说与西方美学理论结合起来,将古代音乐教育
             与现代音乐教育进行比较,以便普及。其中既可以看出蔡元培将西方美育学说加
             以中国化的尝试,也不难体会到将美育理论加入西方流派的见解,而使一般国人

             乐于接受之良苦用心。李叔同是学堂乐歌期间较早自觉实践音乐美育精神的乐歌
             作家,他创作的《送别》《春游》等作品都展现了对音乐审美功能给予情感审美
             功能的重视程度。音乐美育意识的觉醒与人们被音乐本身的感觉所束缚,他们对

             音乐之美的关注也不能建立在美育思想的灵感之上。在学堂乐歌之前,音乐界关
             于“中”和“西”的争鸣,最终指向了“美”,也引发了大众对音乐及其他艺术
             的本体思考。“美育”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同,也就避免了中西讨论或争鸣陷入尴

             尬的境地。
                 当时世界正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蔡元培强调,不仅要注意选择性借用西方
             音乐的先进文化,还要注意在我国传播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后来的实践结果表

             明,蔡元培具有前瞻性的音乐意识形态是中国音乐文化最正确的方式,不仅促进
             了中国的新音乐理念发展,而且成为开放中国当代音乐艺术教育的前奏。音乐美
             育从此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社会教育中深入人心的新观念、新风
             尚,并最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蔚然成风,对音乐教育以及新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挖掘民族传统音乐思想
                 蔡元培用辩证的思维模式看待中国传统优秀音乐,在国家音乐文化中挖掘重

             点,为此曾经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整理国乐案”的提案。蔡元培认为中国历来十
             分重视音乐的美育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将乐艺归入六艺、将乐经列为六经,


                                                                                     47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