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56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但 20 世纪初却对优秀音乐文化无人问津,无论是音乐界乃至全社会都没有引起
            足够的重视。蔡元培在上海大同乐会整理收集民族器乐而出版《乐器图说》的序

            中,高度评价了上海大同乐会勇于承担整理“中国音器”的精神,这样做的意义
            不仅能够将民族文化发扬于世,也能够为日后的研究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他
            对我国的音乐事业寄予厚望,如果及时整理我国的传统音乐,能使中国成为美感
            之邦,那么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就如同璀璨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在世界音

            乐史上夺得一席之地,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四)重视音乐美育思想的社会性能
                蔡元培虽然一直以倡导新学著称,但对中国传统的礼乐之教却不抱有偏见。
            他从现代教育及艺术维度重新阐发传统礼乐,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的深入研究,

            将其划分为两大类——“礼制音乐”和“艺术教育”。一为感念前人恩德,二为
            带动群众积极性。蔡元培强调礼乐传承在“领其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促使礼
            教与现代德育对接,并据此发掘礼的审美价值和音乐美育功能。由此可见,蔡元
            培对音乐美育的社会性能无比重视,也可看出,他的音乐美育思想不外乎是一种

            社会性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希望扩大人民的审美意识,开导人民的意识,提高人民的道德,从而
            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他认为音乐教育的实现应该建立在“教育艺术”的基础上,

            以便在全社会中培养创造和理解美的意识,以实现传播和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目
            标。他还多次强调,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社会完成前进使命,还可以帮助社会
            重新创造情感。因此,蔡元培认为必须在知识之外培养情感,在科学之外培养情
            感,“追求音乐”,特别是要注重塑造人的内在价值。

                三、何妨吟啸且徐行——蔡元培音乐美育思想的具体实践

                在以蔡元培为先驱的教育家们的不懈推动下,音乐美育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也开始活跃。按照蔡元培的主张,音乐美育的具体

            实施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据统计,“民
            国十一年新学制公布以后,小学艺术课程达全体百分之十八(含音乐),中学约
            百分之八,在小学的数量已大增加。中学校的艺术也以美育与应用为对立的目的。”
            这说明五四运动后音乐美育思想已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具体的落实,学校音乐教

            育开始以美育为宗旨。
                学校音乐教育并不局限于小学和中学等义务教育范围之内,还包括在一些职


            48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