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62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人的激情、人的意识的无序上是做出很大的努力。这种肆意的张扬和现代生活的

            束缚恰好构成一种冲突,在冲突中完成了人的本质能量的释放,最后归于一种新
            的和谐。这使得音乐语言的特殊架构,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了美学
            意味上的“形式美”。
                (二)音乐美育功能发挥的心理机制

                音乐的美育功能能够得以发挥,从客体方面来说,是音乐本身具有的魅力所
            致;从主体方面来说,是主体的心理机制所决定的。对一个音乐欣赏者来说,完
            成音乐欣赏的全过程至少需要有三种能力,即认识能力、兴趣能力、欣赏能力。

            认识能力是一个音乐欣赏主体或美育对象所必备的音乐的基本知识。如对音符、
            节奏、旋律的认识,对交响乐、轻音乐、流行音乐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主要乐
            器音色的听力理解。有了这三种能力的基础,欣赏的过程才可能开始,美育的功
            能才能得以发挥。因此,要想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就必须着重培养对音乐的认

            识能力、兴趣能力和欣赏能力。当然,三种能力中认识能力是基础,兴趣能力是
            关键,欣赏能力是美育功能发挥的最终指归。面对不同的音乐客体,音乐欣赏的
            主体心理活动大致经历了选择、认识、感悟、融合、影响这样一个过程。在选择

            的心理阶段中,认识能力和兴趣能力发生交互作用,影响到对音乐作品的选择,
            好的认识能力和高雅的兴趣可以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其美育功能的发挥也能产
            生更大的效应。尽管选择音乐欣赏的客体的本身会受到不同的年龄、文化素质等

            的影响,但毫无疑问,“选择”即是美育功能发挥的开始。在认识和感悟的心理
            阶段中,欣赏主体开始进入到对音乐客体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的认识和体悟,内容
            包括音乐着力表现的情感 . 通过音乐语言表现出来的生活或自然的场景;形式包

            括节奏、旋律、音的高低、间歇等。认识和感悟把人的表象思维和人的理性思维
            结合在一起,为美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序曲。在第二阶段中,美育功
            能开始显现,使欣赏主体自然过渡到第三阶段,即融合、影响阶段。在这一阶段,
            欣赏主体获得了心理愉悦,但美育功能在这一阶段的发挥并未达到高潮,原因在

            于美育功能的发挥本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不是仅仅通过一次两次
            的音乐欣赏就能完成的,但每一次音乐欣赏的过程都会在欣赏主体的心理留下痕
            迹,无数次的欣赏过程构成整个美育过程的一个小过程,就这样,美育功能的发

            挥在每一次音乐欣赏的影响下逐步积累完成。在几个阶段中,三种能力往往是互
            相交织、融合甚至冲突,最后达到高度一致。所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即是一


            54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