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65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1. 小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
小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更重视音乐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引学生对各类
曲调进行了解,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再以此为基础教授学生如何在音乐中体会到
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注意该年龄段学生的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积
极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体会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
大胆说出自己对于所听到音乐的不同感受,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既
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其中内涵,逐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又能在发言中及时发
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中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中,该阶段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
备一定的音乐能力,所以中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主要以扩展所接触到的音乐类
型为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音乐海洋里发现新的内容,同时,音乐教师需要带领
学生对音乐中的精神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可以结合其他科目学习到的知识
进行音乐创作的背景补充,做到各科目之间有所联系,例如在赏析《茉莉花》时,
学生最初产生的联想肯定是茉莉花这一本体,其次是对“分享”这一作用的引申,
但是当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内容后,便会从音乐中体会到爱国情怀。
通过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对音乐情感进行更深入的体会,促使学生包括审美
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大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
大学阶段的音乐美学教育可以分为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和非音乐专业学
生的兴趣培养。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高校教育之前已经接受过很多系统化理论化的
学习,此时需要强化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教师可
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交响乐、古典乐等,因为这类音乐中包含了更丰富的内涵,
且不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考核来达到美育的要求,
例如以论文的形式分析一个音乐内容,学生通过对该音乐自主学习提升了审美能
力,实现了音乐美学教育的美育功能。
四、音乐的美育功能对特殊学校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方法创新
为最大限度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对特校学生全面成长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音
乐课堂上要基于学生在生理、心理层面存在的差别,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与创新,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