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73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改,加上美学基础薄弱,音乐教育实践在大好形势下依然没有彻底改观”,音乐
             教育在“审美教育”的招牌下还是重点指向教化目标。他立足于音乐美学基本理

             论阐发了对音乐审美问题的基本认识,包括音乐审美的条件、状态、规律、标准
             等,提出音乐教育要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应该处理好满足学生的自然需要与完成
             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亲历的体验,将“亲历的知”与“学
             理的知”结合贯通,相生互补。

                 三、音乐美育的特色化创新型探索

                 (一)音乐美育融入特色化主题内容

                 通过音乐教育教学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建立审美标准,立足本民族自身文
             化发展与党和国家号召,进行主题筛选,在选定音乐主题的同时,融入具体的音
             乐曲目,从而为民俗特色化主题内容进行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与底蕴的铺垫。从而
             实现音乐美育和民族音乐特色化主题内容相结合,加强民俗文化在音乐美育中的

             比重,实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创新型育人探索。作为民族文化的沉
             淀,民族音乐作品更易引发共鸣,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积极融入当地特色化
             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旋律等内容,更有利于课程主题内容的创新。民俗文化与课
             堂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得课堂教学脱离刻板嵌套的模式,真正实现身临其境式教

             育教学。
                 从而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该过程中认识民俗音乐,不断提高
             审美能力,加强对民俗文化音乐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好地彰显了源于民俗
             文化的传统音乐的魅力,为地区化、特色化、民族化音乐的传播创造良好环境。

                 (二)音乐美育特色化教学观念转变
                 音乐美育的特色化教学观念,要求改变为上课而上课的单纯乐理知识传授的
             传统音乐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整体观念的改变,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为充
             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应在课程的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中对此做出明确说

             明,同时,结合国家对高校美育的要求,充分考察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与兴
             趣、能力等,加大对民族美、传统美的宣传力度,实现特色化教学观念的转变与
             具体落实。区别于普通音乐课程的单纯理论知识传授,高校要在确保学生基础知
             识扎实的前提下,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实现美育的渗透,不断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师团队应立足当地,充分体现民俗文化的民俗腔调,不
             断进行特色化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创造体验式教学环境,积极实现乐理知识与


                                                                                     65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