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74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真实生活的有效融合;在糅合地区特色的同时,合理引入流行媒介,让教学不拘
            泥于传统的方法、不拘泥于形式;在专业课程或公共通识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和美育教学目标,确保美育的成效。
                (三)音乐美育特色化人才培养方向
                音乐美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才培育,通过音乐美育的民俗化特色内容融入,
            实现与民族音乐作曲家的情感交流,缩短与传统民族精粹的距离感,让学生在音

            乐领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气节、民族魅力的熏陶,为全面人才培育打下牢固基
            础。音乐美育在感性追求—理性探索的反复循环中,实现从知识传授、教师引导
            到学生自主创新探寻、呈现技能增强、观念提升、个性改变的过程,从而实现音
            乐美育特色化精神内核的构筑。

                音乐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种类之一,在审美与实践的全程中,学生能够不断
            领悟本民族浓厚的气韵,更能感受到民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在这一过程
            中,不仅能够培育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有更为明确的判断标准,更能提高其对音乐
            的归属感;同时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全面人才的培育在

            紧抓专业理论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还应当通过音乐美育不断引领学生发
            现自我、发展个性,使其个体意识得到充分表达。

                四、音乐美育的特色化创新型实践

                (一)情感渗透式特色化教学情境创设
                情感渗透式特色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快速引领学生走入课堂,感受主
            题思想。分为课前引入、课堂带领与课下感受三大部分,在课前引入中,通过音

            乐剧环境设置、音乐记录电影播放或者教师弹唱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
            其走入音乐曲目之中,在课堂带领部分结合课程主题,进行一系列创新设置。以
            地方民族戏曲音乐为例,可以与当地民族乐器传承者进行合作,从引入多种专兼
            职教师入手,实现教师、学生的双重情感融入。情感渗透既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

            认真、专注精神,也是根据课程主题所选曲目的思想感情的呈现。只有将所选代
            表曲目的历史背景、内涵意义以及作曲者情绪变化等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
            有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美育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精神内核的塑造作用。音乐以
            及音乐环境的感染力是极具张力的,在脱离课堂环境的情况下,师生可以通过线

            上交流分享、MOOC 平台课程、影片深度学习或者是校园内部社团等,进行情
            感渗透式特色化教学情境的链条式创设。


            66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